一、项目概况
黄江河道(海丰西闸流域)总长约1000米(东经22.5453°北纬115.1946°至东经22.5435°北纬115.2006°),水域宽度约140米,水深约3米,治理区域总体水量约为50万立方米。水速较缓,大约每秒0.2米。因近年来黄江河上游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以及沿岸各种废水的直接排入,已经使该河道内水体严重污染、给当地城镇形象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项目背景
为积极落实今年中央重点攻坚的“七大战役”,生态环境部将对各地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大督查,近期海丰县领导与相关部门来到黄江河调研西闸区域水质,发现黄江河(西闸上游1000米)水体污染严重,依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V类水质甚至有些断面为劣V类水质,针对黄江河的污染状况,要求各相关部门迅速处理,我湖南山河美生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海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邀请,参与现场调研,并参与了水质分析和提出了治理方案。通过公开招投标,成为了黄江河(西闸上游1000米)的治理单位,并治理达到地表水III水质。
黄江河(西闸)水质调研数据对比
三、治理方案及技术原理
在治理流域水体中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结合生态浮岛、生物膜,达到多层次修复水体的目的。微生物以水中污染物为食,以植物根系和生物膜为附着载体,大量繁殖,降解污染物,极大地强化了水体自净力,全面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
生物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克相生关系来控制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是目前最为环保和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方法。利用生物环保技术治理水体污染是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最好的方法。
湖南山河美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第三代微生物水体治理技术,利用微生物菌酶组合的复合微生物净水剂中的多种微生物、生物酶,大幅度降解和摄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转化,达到脱氮除磷和消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实现水体的生态修复。其中主要微生物有:复合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等。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主要功能:一是激活原水体和底泥中的土著微生物,其中有厌氧细菌兼氧细菌和好氧细菌,分别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分子、无机分子,进而分解成单体分子进入生态体系的循环链。厌氧菌和兼氧菌把水体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好氧菌把水体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单质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水。二是通过投加的微生物菌种来补充水体种缺乏的关键的微生物,驯化、增殖、传代、繁衍从而形成适合水体特定生态环境平衡和完备的优势菌群,达到菌相平衡,协同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微生物菌剂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活性,投放到污染源后能在其中存活并发挥作用,吸收和转化污染物质。微生物可直接到达水体底层,作用于水体底泥,改善底泥的污染状况,全方位实现水体的生态修复。
四、治理时间
2018年7月2日-2018年8月2日
五、治理材料及施工流程
表1:治理阶段微生物菌剂及材料投入
具体施工流程:
第一步:治理区域水体有害菌种杀灭(7月3号-7月5号)
第二步:生态修复。西闸上游一公里处开始投加投加微生物菌剂,同时赤雁桥、涌莞高速桥和黄江桥安装生物膜。(7月6号-7月13号)
第三步:微生物护养。每隔一个星期添加一次微生物菌剂,有效补充损耗以及流失的微生物菌种,维持水体微生态环境,保持水体自净能力。(7月14-8月2日)
第四步:水质检测。每天做两次水质检测,每天上、下午在西闸左、中、右抽样各一次,根据水质检测报告适当调整微生物的投入量。(7月3日-8月2日)
现场施工图片
治理流域水体杀菌
治理流域水体杀菌现场
微生物菌种的投放
微生物菌种投放
微生物菌种投放
微生物菌种投放
生物膜安装
赤雁桥生物膜安装
赤雁桥生物膜安装
涌莞高速桥生物膜安装
黄江桥生物膜安装
七、总结黄江河道(海丰西闸流域)通过微生物生态修复后COD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以下。
湖南山河美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www.shmrkj.cn) 国内领先的微生物菌种生产厂家。主要产品有微生物净水剂、微生物除臭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发酵剂、专用环保治理微生物菌剂等五大系列。公司提供农业养殖污染治理、土壤生态修复、农村土壤改良、黑臭水体生态净化与修复、造纸及食品行业污水治理、城乡垃圾中转站除臭和填埋场生物除臭、有机肥发酵、农业废弃物和食品加工渣类物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河道水库水质净化等领域微生物实用技术的解决方案。